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中央网信办出手
一鼻孔出气网
2025-04-05 17:16:52
享受补贴的燃气壁挂炉必须为一级能效,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达到五级以上,即每小时每千瓦氮氧化物排放不得超过70毫克,低于上述标准要求的,不予补贴。
同时, 新兴市场正逐步发力, 印度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上半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约42吉瓦,同比增长约24%,出口量约为19吉瓦,同比增幅25%以上;上游多晶硅上半年产量超过14万吨,增长约24%,进口量6.7万吨,自给率达68%,创历史新高。
2018年装机爆发势头难有维持,下半年全球和国内装机增速都将有所放缓,预计今年装机容量在35GW左右。墨西哥、巴西等中南美国家实现高速增长。尽管国内市场需求减弱,海外新兴市场却在扩大,拉动出口需求。18 年第一季度新增光伏并网装机9.65GW,其中分布式7.685GW,占主导地位,地区增长趋于均衡。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光伏市场深度调查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随着一带一路地区光伏市场需求的逐渐释放,印度、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光伏产品需求在逐年增加。
新增装机容量102GW,同比增长33.7%。国内产量方面,全产业链从多晶硅到组件及逆变器产量较前一年均有提升,其中组件和逆变器增幅大,国内组建产量达到76GW,同比增长39.7%。8月10日,记者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7月底,该公司经营区域内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接网投运1502座,占电站总数的66%,实现了电站主体完成一座、接网投运一座的目标,超额完成光伏扶贫项目接网阶段性任务,为山西全省攻坚深度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统筹考虑涉及扶贫光伏电站接网工作的停电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启动投产,定期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2000余人次,做到光伏工程满足并网条件即安排启动送电,实现一次性、零风险并网成功,将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工作对电网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开展光伏扶贫项目走访活动,重点走访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及主体工程建设进度较慢的客户,因地施策、因企施策。统筹考虑涉及扶贫光伏电站接网工作的停电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启动投产,定期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2000余人次,做到光伏工程满足并网条件即安排启动送电,实现一次性、零风险并网成功,将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工作对电网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快电网建设,确保了光伏扶贫电站及时并网接入。
8月10日,记者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7月底,该公司经营区域内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接网投运1502座,占电站总数的66%,实现了电站主体完成一座、接网投运一座的目标,超额完成光伏扶贫项目接网阶段性任务,为山西全省攻坚深度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合理安排停电计划,保障光伏优先接网。
山西电力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光伏扶贫电站实际,主动对接政府和用户,解决瓶颈问题。在各相关单位设立1088名专责客户经理,主动对接服务光伏客户,有效压缩业扩流程时限。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项目的报装工作今年3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责任主体、考核办法及惩戒措施,并下发各省市2018年及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让行业看到了配额制即将到来的曙光。
其次,配额制将重点激励对象从发电侧转向了消费侧,更加强调了利用新能源电力的责任,可以有效解决消纳问题。今年上半年,18个省(区、市)无弃风限电,9个省弃风率在5%以下,只有4个省(区)弃风率超过5%。截至今年6月,中东部和南方省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565万千瓦,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今年上半年,25个省(区、市)风电利用小时数增加,2个省(市)持平,4个省(市)有所下降。
风电建设进一步向用电需求大、消纳情况相对较好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倾斜,早在《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有布局,要求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布局南移 更准对接用电需求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开发建设继续南移。
风电布局的南移为风电开拓了一个更有潜力的市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了今年上半年消纳好转的原因。
调动大家参与新能源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对新能源的认识和接受度,为新能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风电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多管齐下 化解风电消纳难题从2017年开始,弃风电量和弃风率这两大压在风电行业身上的顽石,就开始被一点点消磨化解,不仅全国平均弃风电量和弃风率下降,各省风电消纳也明显好转。全国弃风电量18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3亿千瓦时,弃风率为8.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上半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在三北地区开发风电,风电资源无疑是好的,但当地的消纳能力有限,如果要更好消纳这些电量就涉及远距离输送等其他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上的问题。
支持新能源企业就地就近发展电力制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新能源消纳路径。反观东中部和南方地区,随着技术的成熟,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建设难度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年平均风速5米/秒的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也可以达到2000小时左右。
此外,国家能源局也通过连续发布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划定并滚动调整风电开发建设红色预警区域和橙色预警区域,有效引导和控制了风电投资建设。秦海岩认为,配额制是电力体制机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制度,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与2017年同期相比,10个省(区)的弃风率呈下降趋势,吉林、甘肃、山西这三个传统的风电消纳困难大户,弃风率同比分别下降17.9%、15.5%和10.4%。但是,秦海岩也提醒,低风速风电开发面临着部门协调、征地等难题,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兼顾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分散式风电建设也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中东部和南方在风电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未来消纳形势的变化,秦海岩强调,我们的新能源建设不能停留在建的层面上,最终还是在于用。风电消纳难题的逐步破解得益于政府多管齐下的促消纳举措。一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并网消纳相关的政策,包括电网建设、最低保障性小时数设置、绿证等。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新增并网容量37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的46.6%,累计并网容量占比达到26.6%,累计占比持续上升。
平均利用小时数1143小时,同比增加159小时。全国风电发电量19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7%。
配额制将驱动各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动力由利益转变为主体责任,由此解决部分地区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为可再生能源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794万千瓦,到6月底累计风电并网容量达到1.716亿千瓦。
随着政府一系列促进消纳政策的实施,以及风电行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风电产业链逐渐完善,消纳问题持续好转,开发布局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推进,我国风电行业正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在弃风减少的同时,风电利用小时数也在增加。
而且当地政府鼓励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新能源企业参与市场化交易。秦海岩介绍,风电开发接近用电负荷,对于电力的消纳来说是一个先天的优势。目前,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风电行业正在从扩大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但弃风限电一直是制约风电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弃风电量、弃风率实现双降,无疑是风电行业上半年交出的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在稳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舆论环境下,新能源消纳必然向好发展。同时,东北、西北、内蒙古等风电消纳困难地区的新增并网容量为275万千瓦,占比35%,其余电力需求较大地区占比65%。
其中,江苏省新增并网容量92万千瓦,为全国第一。另一方面,电力消纳方式趋于多元化,尤其是在弃风限电较为严重的三北地区,不仅积极推进就地消纳、加快外输能力建设,扩大风电消纳空间
风电建设进一步向用电需求大、消纳情况相对较好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倾斜,早在《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有布局,要求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其次,配额制将重点激励对象从发电侧转向了消费侧,更加强调了利用新能源电力的责任,可以有效解决消纳问题。